光影變換,歲月如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特別推出《光影頌祖國丨從鏡頭看海南變遷》系列專題圖片,用一組組新老照片的對比,講述海南島在時代變遷中蓬勃發展的故事,展現海南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這里的每一幀畫面,都是海南人民不懈奮斗,追求美好生活的見證。
三亞港口
△民國時期三亞港碼頭。
△三亞崖州中心漁港,是我國距南海最近的國家中心漁港,是重要的水產品集散地。錢堃攝影
三亞是一座濱海城市,沿海港口眾多。有的港口早已湮滅在歲月長河中,不見蹤跡;有的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乘勢興起,高歌猛進。一部港口史,見證著三亞從一個小漁村邁向國際化濱海城市的滄桑巨變。
說起三亞的港口,大蛋港、畢潭港、合口港這三個商港,對古崖州乃至瓊南一帶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三亞國際性濱海旅游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2005年12月,三亞“三港分離”(客運、貨運和漁港)工程正式啟動。三亞港規劃為游輪游艇碼頭,貨運港落戶大小洞天的南山港,毗鄰大蛋港的保平港建設成三亞崖州中心漁港。
2016年,三亞崖州中心漁港建成開港營運,為瓊南最大的綜合性漁港。港灣能停泊300余艘漁船,絲路之塔聳立崖州灣畔,為漁船進出港保駕護航。目前三亞崖州中心漁港正在改造升級,將帶動三亞西部發展,促進港城、產城一體化發展,向世人展示一個全新的港灣風貌。
三亞:“千艇之城”
△1928年的三亞,海面上航行著帆船。
△三亞鴻洲游艇碼頭。錢堃攝影
在三亞,游艇登記注冊保有量超1400艘,7300余家游艇相關企業聚集于此,數量占全國的22.7%,“千艇之城”打響名號。
得益于天然的資源條件以及自貿港的政策支持,海南游艇產業近年來抓緊發展機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海南自貿港的各項優惠政策從多個方面引領支撐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三亞這座“千艇之城”正揚帆駛入“新藍海”。
疍民新生活
△三亞疍民舟,疍家人常年生活在水上,船也是他們的家,形成了獨特的“海上村莊”。
△陵水新村疍家。新中國成立后,疍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他們得到了政府的關懷和幫助,陸續上岸定居。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了現代漁業、特色旅游等產業。錢堃攝影
疍家,是一個視水為陸、以舟為室、浮游江海的群體,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沿海和江河湖口地帶。疍家人特殊的生產、生活環境,形成了迥異于陸上居民的水上社會。尤其是在海南,一代代疍家人根植南海、繁衍生息。他們捕魚采珠,衣食節慶、語言歌謠、習俗信仰等都彰顯著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海南疍家博物館位于海南陵水,是綜合性疍家文化主題博物館。該館于2023年9月開館,致力于收藏、記錄與傳播疍家人的人文與歷史。